清華的“自行車墳場”內,堆放著數百輛“僵屍自行車”攝/記者郭謙
清華的維修人員,正在做拆解、拼裝工作,以複活“僵屍自行車”攝/記者馬曉晴
  又到一年畢業季,畢業生收拾行囊離開的時候,把跟隨自己多年的自行車留在了校園。這些長期無人認領的自行車,既占地又浪費資源。《法制晚報》記者探訪清華、人大、北師大等5所高校,發現各校每年會產生幾百,甚至上千輛無人認領的自行車,大部分被當廢品賣掉。清華對“僵屍自行車”拆解、拼裝再利用的方式,獲得了師生的認可。
  現狀嫌笨重畢業就扔自行車
  畢業於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小鄧,離校時把騎了四年的自行車,扔在了學校。“自行車帶不走,就放那兒不管了。”她提到,身邊很多同學都是這麼做的。“這麼大的東西,帶不上火車更帶不上飛機,托運回家又不划算。”小鄧解釋遺棄自行車的原因。
  另一位顧姓畢業生表示,大四一年很多時間不在校內,“都忘了自行車放哪兒了”。等他回校時,已經找不到自己的那輛車,“就讓它在某個角落自生自滅吧”。
  記者在人民大學校園內,隨機採訪了多名畢業生。半數受訪者表示,自己騎了多年的自行車,帶回家太笨重,又不好意思拿舊車再送人,乾脆扔在學校任憑處置。
  對於畢業就扔自行車的行為,多數受訪畢業生都認為,這是可以理解的無奈之舉。但也有人提到,應有更合理的處置方式。清華畢業生小郭還未離校,已開始在清華BBS論壇上,發帖出售自己的自行車。“車是去年才買的,扔了實在可惜,希望可以賣出去,讓學弟學妹們接著騎。”
  傳媒大學的畢業生小趙,也為自己的愛車想好了出路。“畢業前拿去跳蚤市場,賣不了我就當廢鐵賣,反正不會丟在這兒給學校添麻煩。”
  探訪集中堆放成“自行車墳場”
  昨天下午,記者來到清華美術學院東側,這裡停著學校工作人員從校園各處搜集來的“僵屍自行車”。藍色圍擋圈起的約500平方米的空地內,堆放著近千輛各式自行車。由於空地面積有限,這些自行車被一層層摞起來,車身上佈滿鐵鏽和塵土,學生們將此處形象地稱為“自行車墳場”。
  記者在傳媒大學梆子井男生公寓看到,一號樓和二號樓中間的草坪上,停滿了學生的自行車。其中約四分之一已是銹跡斑斑、落滿灰塵。
  由於是露天停放,一陣大風颳起來,幾輛自行車順風而倒。隨即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,數百輛自行車挨個倒下,發出“啪啪啪”的響聲。記者註意到,部分長期倒在地上的自行車,已經壓壞了草坪,露出光禿禿的沙地。
  影響占地方在校生無處停車
  清華綠色大學辦公室副主任梁立軍介紹,每年畢業季之後,都有約1000輛自行車被遺棄,占用著1000多平方米的自行車位。令本就不寬裕的停車空間,更顯得捉襟見肘。
  記者在人大和北師大校園內看到,“僵屍自行車”集中停放的地點,在學生宿舍、體育場和圖書館周邊。這裡也是在校生經常去的地點,停車需求很高。“沒人要的自行車,占了車棚很多位置,我們的車都沒地兒停了,只能放外邊。”一名北師大的在校生說。
  小李是傳媒大學2013級的新生,因為男生住的梆子井公寓和校園之間相隔較遠,所以去年一入校就買了輛自行車。騎回來發現,公寓院子里沒有車棚,晴天就在草坪的自行車堆里找個縫塞進去。
  下雨時,一號樓下有個門洞能避雨。“但那兒有好多沒人要的自行車,我的基本停不進去,只能擱外邊淋著。”小李無奈地說,新車騎了半年多,車身的一些部位就已生鏽。他抱怨來學校報到前,沒想到停車環境這麼“惡劣”。“宿舍樓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,都停著自行車,唯一的一塊草坪上也停滿了,大部分是無主的車。”
  算賬每年相當於白扔8萬元
  由於校園面積大,清華的學生幾乎每人一輛自行車。“沒有自行車都不能保證按時上課。”清華綠色大學辦公室副主任梁立軍說,目前校內共有6萬餘輛自行車。
  記者調查發現,清華學生獲得自行車主要通過三種途徑。一種是在電信運營商推出的“充話費送自行車”活動中,免費領取自行車。再就是上BBS論壇購買二手車。還有就是在清華周邊的自行車行購買。
  記者走訪了清華校內和西門外的4家自行車行,瞭解到不帶變速的車約150元一輛,變速車則超過200元。論壇上銷售的二手車,按新舊程度價格在50到100元不等。以一輛騎了四年的自行車為例,賣二手車可得約80元。清華每年產生的1000輛“僵屍自行車”,價值約8萬元。棄之不管不僅占用空間,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。
  處理複活“僵屍車”再利用
  清華保衛處治安科的李科長表示,每年會要求宿舍樓的樓長,留意管片內的自行車,看哪些是長期無人使用的,在每年7月到10月間貼出認領公示。“如果3個月內無人認領,這些車會被存放到美院東側的空地內。”
  等到來年春天,學校再次對“僵屍自行車”進行公示。還沒人來領的,就會被徹底清出學校。學校在清理前,會選出一部分車況較好的自行車,將其重新拼裝再利用。
  昨天下午,記者在清華南門的自行車棚內,看到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忙活著。他們將兩三輛車拆解後,挑出好的零件拼裝成一輛車,再給車的前後擋泥板統一噴上“清華紫”的車漆,一輛“僵屍自行車”就這樣被覆活了。
  記者註意到,重新拼裝的自行車上,都有唯一的編碼。這樣做既便於統計自行車的數量,又能在丟失或被盜後快速找回。在清華修了多年自行車的張師傅說,他和十幾名同事每天可拼裝約20輛自行車。往年能拼裝二三百輛自行車,今年計劃在6月5日前,完成500輛自行車的拼裝。
  往年,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,或丟了車的在校生,可申請領取這些被覆活的“僵屍自行車”。學生在畢業時,要將這些自行車還回,供下一屆學生繼續使用。今年,拼裝自行車的數量增加後,還將發放給校內各職能單位。“3天就預訂了500多輛,超出了我們的預期。”梁立軍說。
  大部分被當廢品賣掉
  人大保衛處的魏老師說,他們每學期清理一次校園內的“僵屍自行車”。“每回能清出500輛吧,大部分賣廢品了。還能用的就修一修發給新入學的貧困生。”北師大後勤、保衛等部門聯合,每年清理數百輛自行車,也都是當廢品處理。
  中傳保衛處負責人稱,每年10月在校內貼公告、上官網發通知,讓學生儘快去認領自己的自行車。公示兩周後,沒人領的車被集中放在保安隊門口,繼續發公告。“再沒人來領,我們就賣給廢品回收站,賣的錢如數上交學校。”
  移交警方處理
  
  北科
  北京科技大學保衛處治安科的白科長介紹,每年新學期開學時,會清理出幾十輛破舊無主的自行車,存放在48號樓下。“等積攢到兩三百輛時,校內也沒地兒放了,便會移交海澱公安分局來處理。”
  解讀學校應公示後再處理自行車
  今天上午,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高聖平表示,畢業生離校後將自行車留在校內,此舉從《物權法》的角度看,並不代表學生拋棄了對自行車的所有權。
  因此,學校要處置這些自行車,應在校園或網站上發佈公告通知學生在一定期限內來認領。如過了期限還無人認領,學校有權做進一步處理。
  文/記者馬曉晴巴芮張麗任佳 實習記者任一陸
(編輯:SN08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00baoz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